沿江沿海促发展

2005-2006年间,通过西江黄金水道实现低物流成本抵达广东市场,随着产能的扩大,华润水泥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为获得发展的基石,公司开始大量抢占两广地区优质石灰石资源,为拓展市场,提出了“沿江沿海”的扩张战略。

>2007年12月26日,南宁水泥新型干法水泥厂产线一期工程点火投产暨二期工程开工

 

2007年、2008年,南宁西乡一、二线项目相继投产,产能均为5000t/d,加强了广西核心市场,直通南宁。

 

2007-2009年,在广西贵港平南再投3条5000t/d新生产线,至此,华润水泥生产基地沿西江一路排开,直下珠三角。

 

2008年4月,华润水泥与青洲英坭签署有关汕头水泥的转让协议,配套建设200万吨粉磨站,试水江河联运,为“走得更远”布局。

 

华润水泥一系列快速动作,拿下了当时广西最发达的南宁市场,并通过西江水道进入珠三角。

 

为了“走得更远”,华润水泥人居安思危,看到了销售旺季会遭遇西江季节性断流的掣肘;也看到了更新的资源选址的可能性。正如围棋,棋要争先手,子力有后招。肇庆封开,曾经落选的一个选址方案,就是这样的一个关键棋子。

 

这里有储量丰富的大型矿山,但是离码头40多公里,多山的地理条件导致运输不便。此前海螺、中材也都考察过这里,又都放弃了。但是,华润水泥要下一盘更大的棋,封开再次进入视野。

 

几经论证,华润水泥决心在封开建设大规模熟料基地(即后来的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简称封开水泥),与广西贵港形成互补保供珠三角市场,同时又占据先手,破解了一旦被竞争对手拿下就会形成的“生死劫”。如何解决40多公里运输难题?水泥人给出的答案大胆而坚定,在矿山和厂区之间划一条直线,架设史无前例的长皮带廊。

 

然而,48公里长皮带廊仅仅要开挖的土方量就可能媲美三峡工程。如此巨大的工程难度,连合作的法国雷伊公司都说:“从没有建过难度这么大的皮带廊,建也要三四年。”然而,这样一条在国外需要4年多才能完工的皮带廊,华润水泥却只用了2年多时间建成,这其中,不知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和辛酸。

>2008年4月,封开水泥矿山建设场景

 

张应中在2007年-2009年期间担任平南水泥和封开水泥总经理,当时带着人经常驾车平南至封开往返四百多公里来回跑,让法国人也感动得跟着熬夜加班,三个月完成征地,一年多完成了48公里皮带廊建设。按照年运输1000万吨矿石计,与汽车运输相比,皮带廊项目每年可节约燃油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2万吨。

>2003年7月29日,华润水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介绍上市

 

2008年6月-2009年5月担任封开水泥副总经理的徐勇明在其所作的《忆封开皮带廊》诗中写到,“坎坷险阻何所忆、八段五镇旌旗卷。”他说,封开项目并非一帆风顺。华润与法国雷伊谈判阶段,因忽略一个细节而追加了3000万元投资。初期谈判时,华润方已就噪音问题询问过雷伊方意见,对方表示,这个噪音标准是法国巴黎郊外的标准,但双方却没在合同中明确噪音的分贝指标,为了避免皮带廊穿过五个乡镇可能会产生噪音影响。于是,华润水泥追加3000万元投资对其进行改造,做隔音处理。

 

宏大的构想一旦实现,带来的战略性优势便源源不绝。

 

2007年7月,华润水泥与广东省封开县政府签署协议,成立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规划建设8条4500t/d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水泥年产能1600万吨。同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两条日产5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这一建设,直接把沿西江生产基地推进到广东境内,离珠三角市场运距更近了,3000吨船舶常年畅通无阻,对常年通航西江的水泥保供能力实现了双保险。之后,封开的棋力愈发凸显,直至确立了华润水泥在两广乃至华南的霸主地位,成为了华润水泥发展的一大“里程碑”。

 

至今华润水泥谈起封开项目都会自嘲:“太专业的不敢下手,一点不懂得也不敢下手,似懂非懂的下手了。”看似自嘲,但背后却是对一个集体的胆识与能力的自豪。

 

截至2008年底,肇庆、湛江、江门、佛山、汕头、上思、南宁、富川、北海、武宣、田阳、陆川等多个市县均布局了华润的水泥或混凝土基地,并将触角深入福建、海南,“两点一线”战略逐步演变为“沿江沿海”战略。在华润水泥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下,蓝图变成了现实。

 

但发展的路途绝对不会平坦,高歌猛进固然需要极强的能力,而审时度势,在该防守时能保持清醒头脑毅然撤退,也是一种大智慧。华润水泥在资本市场上就上演了上市、退市、再上市的过程,曲折如一场戏剧的跌宕起伏。

 

2003年7月29日,华润水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介绍上市。此时两点一线的布局已经隆隆开进,一个个项目陆陆续续落地开花,资源优势要转化为产业优势需要巨额投资。

 

但是,资本市场自有其逻辑。正因为不断地投入建设,资金开支很大,华润水泥这几年的净利润额并不高,2005年大幅倒退85%至1300万元,同时负债率较高,2005年资产总额约50亿元,负债率高达72.6%。作为生产资料型的企业,抓资源、搞通路、建厂房、建基地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前期投入。虽然很努力地打着市场,但是不良资产的帽子还是没有摘下来。

 

资本市场往往不会有足够的耐心。因此,华润水泥的融资遭遇瓶颈,上市后股价表现乏力,最高价仅为3.075港元,最低曾跌入0.99港元。另外一方面,华润水泥在上市集资时,受到不合理资本结构的制约,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香港交易所上市比例的上限(75%),无法注资,同时又遭遇行业低谷,企业盈利困难。

>2006年6月15日召开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之后7月26日,华润水泥正式退市

 

华润水泥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黄挺还记得,2003年至2004年,由于连续投建平南、贵港两条5000t/d产能的熟料生产线,华润水泥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每条生产线的投入都高达几亿元。而这种大型生产线从投产到建成至少要12个月,且当时华润水泥还是新手,对技术和市场都不是太熟悉,还有许多需要磨合的地方。”到2005年,在国家调控、基建陷入下行通道与香港股市持续低迷的双重“夹击”下,加之股权结构问题,华润水泥股价已低于公司净资产,难以融资。

 

华润水泥又一次站在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到底这个产业还能不能做?经过仔细考量后,集团决定让华润水泥退市。2006年7月26日,华润水泥(市值9.6亿港元)正式撤销在香港交易所的上市。

 

退市?很多经理人和员工不禁发出疑问,合作伙伴们也投来探询质疑的目光。毕竟,“退市”不是一个好的字眼儿,它往往预示着一个企业的滑铁卢。的确,当时也有这样的考量,这个不良资产,要不要把它卖掉?几经论证,其一,要想找个好“婆家”,那也要先做好,才有个好“卖相”;其二,华润高层一路考察下来,觉得这块业务其实可以做大。时任华润水泥副总经理的周龙山回忆说:“最大的原因就是对我们这个团队有信心,集团给我们三年时间,如果做大,让我们重新上市。”

 

关于退市,华润集团给出坚定的回答,同时也给出清晰的解答。退市,是为了顺利获取进行新项目建设和区域扩张急需的大笔资金,是为了完成私有化改造,引入集团的大笔注资、为发展提供支持。

 

人心稳定下来,急需的资金到了,沿江沿海的项目一个个落地,慢慢产生了效益。这三年,华润水泥人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勉力前行、风雨兼程,跑市场跑客户跑项目,全力以赴、几乎都没在家里呆过。“如今广西28%,广东20%的市场份额都是那个时候拼来的。”

 

用最质朴的奋斗、最踏实的作风,做好生产、做好物流、做好营销。华润水泥,三年蛰伏,一鸣惊人,终于打赢了这场翻身仗,三年后成了行业内的明星企业。因此,在周龙山看来,华润水泥的“发展”史要从2006年算起,这三年,真正摘掉了“不良资产”的帽子。

 

所以,华润水泥可以理直气壮地对资本市场说:我们回来了!招股说明书上,是一串串漂亮的数据,行业版图上更是一幅锦绣图画。没有人可以拒绝这样的企业,所有人都为如此炫目的“归来”喝彩。

 

2009年10月6日,华润水泥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号:01313,回归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售应者如云,国际配售和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均录得高倍数超额认购,集得资金65亿港币、25.4倍市盈率的发行价,是华润集团历史上最高的集资额,创造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奇迹,也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2009年10月6日,华润水泥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号:01313,重归资本市场

 

华润水泥执行董事刘忠国,曾长期担任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他见证了重新上市的一切,提起往事仍激动不已。他说:“2009年,在香港的路演结束后,并没有接到订单,很紧张,结果刚到新加坡,订单就满了,达到100%。”

 

华润集团战略发展部高级副总监余忠良2008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担任华润水泥战略发展总监,他回忆再次上市时讲到:“资本市场是鼓励有竞争力、鼓励行业领袖、鼓励创新、鼓励成长的。香港资本市场的透明度比较高,有一些比较严格的监管要求,有利于华润各个业务单位的合规、依法发展;同时,走向资本市场是集资的过程,从改造资本结构的需要上来讲,企业也需要上市。华润水泥的二次上市创造了资本市场的奇迹,当时的市盈率比行业领袖还高。那是因为资本市场看好华润水泥的增长和发展质量,因为我们的技术先进程度、环保程度高,市场布局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2009年底,华润水泥的资产总额达213亿元,是2006年的3.5倍,净利润8.9亿元,是2006年的11倍。对资本的回报,是看得见的诚意。

 

上市、退市、再上市,尽管过程曲折,但是终见曙光。华润水泥这一次的以退为进,扩展了企业规模、健全了管理体系、提升了盈利能力,从而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举奠定了今天的行业地位。

浏览 点赞
本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