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喝一杯香醇的咖啡,读一本诗意的小说。在城市的街区,各种临街而伫的咖啡店,调剂着人们的生活。落地窗外的步履匆匆与咖啡店内的悠闲恬静激烈地碰撞着,时代的节奏在一杯杯浓郁的咖啡里融化了浮华与喧噪,放松着人们的心情。这便是咖啡的诱惑、咖啡店的魅力。对于中国的老百姓而言,咖啡来得有点晚,但并不影响人们对他的喜爱。在Starbucks、illy等外来咖啡店成为中国市场的“宠儿”后,当人们沉醉在洋咖啡的香浓中,越来越多的咖啡品牌闯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而其中,一个并不为内地所熟知的Pacific Coffee的出现颇具声势。

6月29日,Pacific Coffee在华润创业和其士泛亚控股有限公司的牵手下,披上了嫁衣,华创以港币3.266亿元的现金代价,收购其士泛亚与Pacific Coffee的80%股权,成为Pacific Coffee的婆家。此项收购一出,尽管交易金额不大,却立即搅热了中国咖啡业,尤其是Pacific Coffee进入中国内地的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华润要做咖啡店生意的消息更是激起了千层浪。

“入嫁”华润,向内地突围

如果没有此次华创和其士泛亚联姻引发的媒体宣传效应,Pacific Coffee在内地消费者眼中还很陌生,毕竟其在内地市场只有5家店,影响力并不大。但在香港,拥有85家咖啡店的Pacific Coffee占据着咖啡市场的领导地位,其生意的触角更是延伸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带有国际化的色彩。创始人,来自美国西雅图的Tom Neir,于1992年在香港创下这个品牌时,正是希望能将咖啡店文化在香港普及开来。 直到2005年,被其士泛亚收购后,Pacific Coffee的网络迅速从40多家店扩展到全球95家店,成功确立了专业咖啡店的品牌形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运营模式。

而华润的出现,无疑为立足于香港的Pacific Coffee带上了“中国情结”,进入内地市场的想法在双方的会面下一拍即合。在外界看来,华润做咖啡生意,有些意外,但在华创内部,这个进军内地咖啡市场的计划酝酿已久。“实际上,我们在经营Olé的同时,也在做咖啡生意,不过是跟别的品牌合作。”华润零售(香港)首席执行官秦冬生介绍说,“在经营过程中,华创一直在探讨这方面的可行性。从定位上看,华创要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消费品企业,但公司以往的经营方式相对单一,局限于超市、卖场。后来,华创不断增加了Olé、便利店、酒窖等不同的经营方式和业态组合,提升超市的档次,而咖啡店被认为是业态组合中很好的一个元素。”于是,从两三年前开始,华创一直在寻找合作伙伴。尽管商谈的对象众多,但由于大家对在中国内地发展的概念和计划都不能形成共识,或对方不愿意转让品牌只准予分销权利,最终都以告吹收尾。

Pacific Coffee进入华润的视野,纯属一次偶然。“今年过年前,在一次麦肯锡的午餐会上,我和Oscar(其士泛亚董事总经理周维正)交换了名片,知道他是Pacific Coffee的,就约他一起吃个饭聊聊,发现大家对咖啡在国内的前景、发展都有很大的认同。”华创副董事总经理黎汝雄说,Pacific Coffee有非常优秀的管理团队,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地价租金相当昂贵的香港,能与像Starbucks这样的世界级强手分庭抗礼,把咖啡店经营得有声有色,值得拥有很高的评价。

“一见如故的感觉”,奠定了双方联姻的基础。而对于Pacific Coffee而言,在被华润选择的时候,他们也在考量这个婆家。Oscar说,对Pacific Coffee,他们有很深的感情。整个过程感觉有点像嫁女儿,有点不舍得。“不过,最重要是要找到好婆家。在和华润商谈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他们在国内零售市场的地位,我相信华润能够帮助Pacific Coffee在内地打响品牌。”

此次合作,被双方看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在华创看来,持有Pacific Coffee 80%的权益,可以为华创提供稳健的根基,以捕捉国内庞大的咖啡市场的增长。在其士泛亚看来,华创是中国零售市场的领导者,通过合作,Pacific Coffee不但可以巩固竞争优势,亦可扩大在中国的零售网络,有效提升市场占有率,并继续通过20%的股权受益于咖啡店业务的增长。

无论是华创,还是其士泛亚,都意欲成就Pacific Coffee的中国之路。而转嫁后的Pacific Coffee,在华润的国企光环下,在被贴上了“中国人的咖啡”的标签时,它的中国之路愈发顺理成章。只是,这条路究竟有多远?

在中国,咖啡文化起步较晚,目前内地年人均饮用即饮咖啡大大低于美国、日本、英国,乃至泰国,但是随着咖啡热潮的兴起,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和口味开始转变,中国咖啡消费增速惊人,据Euro monitor的数据显示,中国未来四年的零售咖啡消费增长速度将逾35%,到2014年将增至约45,900吨。

中国的咖啡“蛋糕”确实诱人。早有预见的Starbucks已于1999年进入了内地市场,在中国已建立了300多家店的网络,而来自台湾地区的上岛咖啡也有了上千家店的规模,占据了市场的有利地位。华润选择此时发展内地咖啡店计划,在时机上是否已失去了优势?

对此,黎总认为,香港的市场经验证明,随着内地消费者质素和品味的提高,只要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咖啡的消费市场可以容纳不只一两个品牌。“如果太早进入这个行业,需要投入很多成本做培育,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如果太晚进入的话,品牌已经被别人定型了。就咖啡这个行业,现在进入内地市场应该是比较好的时机,目前还处于低点,咖啡文化刚刚兴起,这个增长的空间非常大。”

进军内地,做大中国市场,已成为Pacific Coffee无可抵挡的势头。

“组合拳”+“Perfect Cup”,抢占中国市场

“做一亿的咖啡生意,相当于做约五亿的超市生意。”对华创而言,咖啡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市场。但在拥有众多商机的同时,也相伴着巨大的挑战。在外界对Pacific Coffee的未来做出各种各样的判断和预测时,华创对这盘生意已了然于胸,也有比较乐观的研判。秦总说:“咖啡,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气息和一种休闲的体验,对我们整个品牌形象的提高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补充作用。”

目前,在中国,华创拥有逾2900家零售店,庞大的零售网点将成为Pacific Coffee进军内地的强大优势。如果,借助华润零售的网点,在同一个地点开设店铺,不但可以同时为超市和咖啡店增加人流和收入,也能使顾客在购物时体验到综合时尚的服务享受。而华创出色的采购及物流能力、管理经验和财务实力也能使Pacific Coffee受惠。借助华创丰富的零售业务经验,在开设新店时,Pacific Coffee还可以取得成本效益的租金安排。

黎总为我们举了个例子:“比如谈租赁条件,如果只是租一家Pacific Coffee店,找业主谈,两三百平方米并没有太大的议价能力,业主可以找Starbucks,可以找Costa,但如果跟华润零售的网点捆绑在一起,比如,Olé加华润堂加中艺加Pacific Coffee,那么这个议价能力就很强。”黎总认为,做生意其中最大的成本就是租金,如果将Pacific Coffee组合在华润零售的业态下,不仅可以减少租金的成本,在选址方面也具备优势。

显然,协同将是Pacific Coffee加入华创后最大的竞争力。贮存、配送甚至于现金的统一押送,是华创目前在努力寻找的协同点,这些努力除了能充分体现华创在零售网点铺设的租金、人力、物流等成本优势,也为产品和业态的组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成为华创拓展市场的利器。“Pacific Coffee既可以和Olé做组合,也可以跟标超、大卖场做组合,比如在现有的卖场设一个coffee corner,就像宜家、百安居设一个休闲吧,供消费者休息放松。”秦总说,华创不排除今后咖啡店自产的果汁、瓶装咖啡、雪糕、面包等产品会出现在超市,而超市的个别产品有选择性地出现在咖啡店里,实现不同业态间的产品交叉销售。“在内部,主要是实现产品跟服务的协同,在外部,主要是拓展市场以及零售网点平台的提升,这个组合非常有优势。”

目前在集团内部,华创与深圳万象城、杭州万象城等商讨Pacific Coffee进场事宜,大家对此都抱有积极的态度,普遍认为这是极具竞争力的业态组合。而集团外部的地产开发商也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一些在内地开设shopping mall的香港地产商已对Pacific Coffee发出了邀请函。 对于咖啡店未来的发展,华创信心满满。不仅因为凭借旗下的零售网点和差异化的业态组合,Pacific Coffee可以顺利进入内地市场,也源自其本身的良好品质。 “ 真正会喝咖啡的人来过之后,都会说,我们的咖啡品质非常好。”Oscar不无自豪地提到他们的咖啡很好喝,口味是他们这个团队永远的追求。这让人不禁想起Pacific Coffee的服务宗旨:“随时随地为顾客提供香浓的Perfect Cup。” 不了解Pacific Coffee的人,难免会觉得“perfect”有点夸大其词。不过,真正懂得Pacific Coffee的消费者,却很容易体会到其中的用心。他们用近乎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制作每一杯咖啡的每一个流程。

Pacific Coffee在全球搜罗优质咖啡豆,非洲、中南美洲、夏威夷及亚洲都留下了他们寻找上乘原料的足迹。其中最优质的咖啡豆被送往位于美国西雅图的烘焙生产处,以传统的人手方法严格控制咖啡豆的品质,每次烘焙的咖啡豆不多于九十公斤,以确保它们受热均匀。

“他们真的很认真,咖啡豆在机器里面多少秒,都有一个团队在计算,19秒还是21秒,去判断这个味道的好坏。”华创企发部的总经理Joyce显然是Pacific Coffee的粉丝。

在她的提示下,我们发现Pacific Coffee用的是半自动式的咖啡机调制浓缩咖啡,咖啡原豆即叫即磨,并以人手将咖啡粉压成饼状,水温始终被严格控制在摄氏88至92度之间,这似乎与很多咖啡店全自动型的快餐式咖啡有所不同。显然,没有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的店员,是无法冲泡出一杯perfect的Pacific Coffee的。

但是在一个以茶文化著称且对咖啡的认识尚属初级的国家里,真正懂咖啡的人有多少?面对一杯perfect coffee和一杯速溶咖啡,真正在意其中不同的消费群有多大?答案似乎和一个咖啡店的定位不无关系。

黎总说,“喝咖啡,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多人坐在咖啡店里是享受一种环境。我们卖的也不单单只是咖啡,还有一种休闲的理念和咖啡的文化,就产品本身而言,我们针对的是中产阶级以上的消费者,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对生活的品质也要求比较高。”

相比中国,日本和英国也同属茶文化国家,而如今都已成为全球的咖啡消耗大国。内地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随着优质咖啡文化的普及,在具有相当规模的小资一族的带动下,成为世界重要的咖啡消费国,亦是一种趋势。

至于Pacific Coffee在内地的发展大计,华润零售并不急于求成,比起快速扩张,他们似乎更希望稳扎稳打。“内地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要想好了,才踩进去,一步踩进去,踩得更准。”秦总说,“就像我们的第一家Olé,两年之后才开第二家,这个过程需要思考、观察,第二步要怎么踏出去。其实开第二家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把路探准了。”

Pacific Coffee的中国之路充满力量与热情,正如咖啡本身的涵义一样。尽管目前其在中国内地只有3家直营店,但成为华润的一员后,它的成长或许将带来一股咖啡旋风。毕竟13年成就了雪花啤酒全国第一、6年实现了万家梦想的华润速度,令市场不容小觑。在华润强大的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下,Pacific Coffee的前路令人期待,赶超Starbucks的理想也许并不遥远。 有人说,一杯小小的咖啡融入了浓浓的内涵,能从中品出回忆和人生百味。相信有一天,在众多的咖啡中,有一种味道能让人久久回味,喝一口便能分辨得出,只有热爱咖啡的人才能调制出的那种芳醇。就好像今天,人们都会问:“万象城,你逛过了吗?”或许不久,人们又将习惯于另一种问候:“华润的咖啡,你喝了吗?”

注:文中店铺数量资料更新至2010年8月

[魏娜 执笔;陈敏 摄影]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