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在“郭美美”成为网络热词后,不久前,一位远在美国的同学给我电话,希望我能在这个夏天代她到青海四川去实地走访一下自己资助的五个藏区学生。这几个孩子是她通过中国红十字会联系的助学对象,五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只有书信往来,同学定期汇钱过去,然后收到其中几个人或长或短的回信。

“我开始担心这些回信的背后,真的是那些我想象中的孩子吗?”在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助学行动后,郭美美的爱马仕,打破了中国慈善木桶上那块叫作“信任”的木板。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20岁的小女子在网络上的“自我展示”,竟然搅动起了中国公益慈善30年后的“江湖风云”,也让慈善的公信力,在这个夏天,变得前所未有的尴尬和烫手。

仁慈和善举,在《魏书·崔光传》中,表述为“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慈善一词由此而来,并日益成为当下中国一件“时髦”的事情,以至于众多的国企、民企以及企业家们,纷纷投身于慈善事业,甚至出现了陈光标在全国“两会”会场外的人民大会堂高调慈善。一时间,慈善成了财富、社会责任、个人人品的代名词,泛慈善化的痕迹,开始处处可见。

对于尚在学习如何使用财富的中国企业和个人来说,理解慈善的真正含义,似乎应该是当下之要义。在陈光标高调的背后,引发了慈善究竟应该如何做的舆论争议;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09)》,称中央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远远领先于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更是让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垄断地位的央企慈善沦为批判的靶子。

在郭美美出现前,这些争议还只是停留在个体和个别群体之上,停留在本身就或多或少存在的对立上,比如公众和企业家、比如民企和国企。而在郭美美掰开了整个木桶上的那块木板后,公益慈善的制度性缺陷开始全面暴露,公益慈善的权力运作、功利化运作,让本应带来阳光和温暖的慈善,成为重重“黑幕”的藏污纳垢之地。在木桶效应下,中国公益慈善何去何从,变得颇令人迷茫困惑。

所谓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中国的慈善公益在当下遭受到信任短板的掣肘,不得不令人感慨,本应该最为透明、最多信任、最多善良的慈善,为何独独是这块看似最牢固的木板出了问题?于是乎,慈善究竟应该从何着手,用作善举的钱究竟应该拿给谁,通过什么渠道到达慈善真正的对象手中,从个体,到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对于日渐意识到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来说,破题的需求尤为迫切。

在对企业参与慈善乃至社会责任的践行上,世界银行副行长张维迎认为,说到底,一个人或企业对社会是不是有贡献,最重要的不是看口头上的责任,而是看这种责任的可考核性。“可考核性”对应的英文有两个词,一个叫Respon-sibility,一个叫Accountability,理解这两个词很重要。如果“责任”不具有可考核性,就像前面讲的,有的人声称对所有人负责,其实他可以对谁都不负责,而他人没有办法判断他是不是做了分内的事,甚至不知道他是在做好事还是坏事。计划经济下,每一个商场门口都会有一个牌子——为人民服务,每次宣传都会强调为人民服务,但结果却是非常糟糕。在他看来,问题的关键,不是对人和企业的责任强调得不够,而是当下公益慈善的游戏规则,也就是制度,对人和企业的行为缺乏正面激励和负面的惩戒。

实际上,制度的构建已经成为公益慈善和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面对的最大短板。而华润的尝试颇多亮点。在华润集团搭建的社会责任管理架构里,明确提出由集团董事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方向进行决策、领导、推进和监管,审批公司社会责任工作计划,分析风险并进行管理,高管层落实并领导董事会决策下的公司开展社会责任日常工作。而在执行工作计划之外,各上市公司均设有投资者关系部,负责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以及为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提供公司社会责任工作的相关咨询回复。在华润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于2008年成立后,还确定了慈善基金的运作制度和流程。严谨、高效、公开、透明,展现出慈善应有态度之表达。

在市场经济下,对于企业慈善公益来说,社会更希望看到的,是“纯粹”的公益,是脱离了商业利益捆绑的、不含商业广告宣传的、没有以市场销售为目的的干净的公益。真正长远、有生命力的企业公益,应当规避慈善与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理念。其实这与打造一个企业自己的慈善木桶原理类似,在当下最容易、或许也会成为企业慈善最短板的地方,不断提醒自己加固加长,如此一来,完整的、未来能够盛满水的木桶,才会成为可能。

2009年,一份《华润企业公民建设白皮书》所阐述的社会责任理念和内涵,令人印象深刻。“常怀感恩之心,践行社会责任,做优秀企业公民”,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在每年度提交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从包括经营绩效与社会评价、诚信经营与和谐共赢、安全生产与员工权益、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以及慈善公益与希望小镇等多个方面,呈现了华润践行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这种理念的背后,令人尤为珍视的,是对企业自身责任和企业公民责任之间清晰同时非常协调的定位。

“超越利润之上的追求”,对于当下许多投身公益慈善的企业及个人来说,尚是一个需要时间来理解的内容,而那些正在大山深处悄然诞生的华润希望小镇,那些因此而改变命运的人们,也许将是这种追求最美丽的结果。

耶稣说,让凯撒的归凯撒,让上帝的归上帝。我们的慈善是否有勇气说,让仁慈和善举摆脱权力、利益甚至娱乐,回归内心?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