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战略部呆了这么些年,张口“管理”、闭口“战略”,养成了凡事“看大局”的习惯。我们常说,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可工作起来,往往就忽略了“小处”的重要性。此次70班精益管理实践项目,让我有了深入一线、从小处着手的机会。在首阳山电厂生活和工作了三天,当了一回“一线员工”,时间虽不长,体验却是真切而丰富的。

“把事情做实,用行动说话”


好思想是有生命力的,而令精益管理生机勃勃的是自上而下那种“做”的文化。在首阳山电厂跟着伯林师傅巡岗,我学会了发现缺陷要第一时间解决,有了改进思路要尽快落实实施。“能做就赶紧做”是大家共同的行动指南。

这里的精益管理人员多是兼职的。因为大家有这么一个指导思想:将精益理念与本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真正解读精益管理的内涵。

这里的Kaizen深入人心。许多一线基础岗位的员工,在提出每一个改善项目时,能真切感受到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那种成就感。一位巡检员说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上了瘾”,不仅每天工作很起劲,一个月能做一百多个Kaizen项目,回家后也不自觉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上,房间更整洁了,“不断改善”已经成为了习惯。

这里的领导乐于以身“做”则,用“行动”向员工传播管理理念;而各级员工也有着很强的执行力,做事不打折扣,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善,用“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责任心。

行胜于言。年轻人选择来到这里,因为这里有机会从事不同的岗位,能够迅速得到磨练和提升;技术骨干选择留在这里,因为这里的领导鼓励大家不断尝试,对技术改进中的失败与困难勇于担当;各级管理人员习惯了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在做每一项尝试前尽量充分地进行调查研究与论证,将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对“家人”负责。

精益管理是很好的管理理念,但就像一颗良种要有好的土壤才能结出硕果一样,精益管理的成效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同时,精益管理工具的普及和精益活动的全面展开,又为首阳山“做”的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好思想要传承,好习惯要坚持


首阳山的文化好,离不开几任领导人的传承与发扬。

创业时,电厂百废待兴,“全员责任心”成了全厂倡导的主流文化,团队精神、企业利益至上等原则至今仍深入人心;发展初期,煤价高企,效益受挫,电厂上下一心,拿出不服输的精气神,向效率要效益,通过一系列标准化举措,不断降低运营成本;近几年,通过精益管理,在全面推动持续改善的同时,全厂自上而下从影响效益的最核心要素入手,探索燃煤混烧的综合效率,将精益的方法论科学地应用于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自我挑战中实现创新,不仅获得了业内领先地位,更让大家感受到精益管理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一种走向卓越的源动力。

在首阳山电厂,但凡兄弟部门有需求,大家都会发自内心地积极响应。哪怕是一个基层巡检工的问题,经理也会毫不犹豫地协助解决。一旦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想出了解决办法,则会立即记录在案,主动改进流程的同时,不断完善预防措施。三天的体验生活中,我参加了一次安全会议,看到了电厂系统整理的各类案例、分析报告和流程指引。我感觉,这是一群善于积累的人,他们让我想起米勒的一幅油画——拾穗者,带着对这片土地的厚爱,辛勤耕耘的人们,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今天的华润是怎么来的”。

和“好”人在一起

正如一片沃土能让好的种子枝繁叶茂,首阳山文化的形成,离不开首阳山人的共同缔造。在首阳山人眼中,看人不能只看技术,好的心态、共同的价值观亦很重要。太自我的人,本事再大也未必能转化成企业价值。伯林师傅那句话最入我心,他说,“喜欢与凡事往好里想的人在一起”。

临别那天,天气特别好,蓝天白云下,首阳山电厂稳健而生机勃勃,在远山的映衬下,很美。印在心里的,是王总送别时的那句话“这是你们工作过的地方”,很贴心。这里有一种魅力,让我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时常念起那些亲人般的面孔,每每想到“我工作过的地方”,自豪感油然而生,禁不住欣然一笑。

伟大的企业背后,是卓越的文化。它不是写在精装的宣传手册上,而是活在每个员工的心里,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之中。静水深流,在首阳山一线体验的这几天,愈发让我感觉到,真正成就华润基业长青的力量在基层,而能够凝聚几十万华润人不断追求卓越的,是几代华润人共同守护和践行的华润文化。

回到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