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因为工作跟鞋有关,多年来便对脚下的这双鞋有了些所谓职业的敏感。不光会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下意识地盯一眼身边人脚下的那对“履”,对这双被我们卑微地踩在脚下的消费品,似乎还多了些别的,往大处说,是人文关怀。

孩子很小的时候,途经香港,顺手在MARKS&SPENCER买了条裙子作为生日礼物,因为深得太太和女儿喜爱,便成了惯例,年年的生日礼物中必得一件MARKS&SPENCER的裙子。前几年搬家,收拾出一屋子的“宝贝”:过期的期刊、听过没听过的CD、读了一半的书、淘汰的刮胡刀、第一代的手机、穿不了的衣服、孩子的玩具等等,何去何留,大费周章。在新屋的厅里,阳光穿过落地玻璃灿烂地撒了一地,前一夜从古旧堆里精挑细选的“战利品”在阳光下斑斑驳驳。太太收拾女儿的照片,突然想起了N年前那件蓝底儿红花的连衣裙“道具”,手忙脚乱地翻检,居然找出了所有 MARKS&SPENCER的裙子。一瞬间,像极了回看少年时代的黑白电影,手中尘封的每样物件,恍如隔世,又如此鲜活。

我们被时代挟裹着,沉沉浮浮;伴随我们的每样物件和每样物件上标贴的各样标签、市场营销学家称之为品牌的东西,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除却天才,不太可能生而成为工程师、艺术家、管理者等现世的角色,但从呱呱坠地,我们却本能地是一个消费者。消费品行业的品牌,大多因为跟我们的消费扯上了关联,也就跟我们的人生体验密不可分,也就或多或少,有了些情感的瓜葛。其实,这便是品牌的力量,譬如MARKS&SPENCER的裙子之于我和我的家人。

然而,很遗憾,翻遍我自珍的所有“敝帚”,误入“鞋”途十余载,身为“做鞋”(不是作协)的人,却难觅鞋的芳踪。我们可能会珍藏见工时穿的第一套西装、结婚时朋友送的廉价茶具、孩子出生时睡过的玩具枕头,甚至第一次搭飞机时的登机牌,当然还有年少时自己锁在抽屉里发誓永远都不跟任何人分享的日记本,但是,聪明的,请你告诉我,谁珍藏过穿过的旧鞋?至少我没有。翻看手中的旧相册,我们曾经笑得如此灿烂,我们的衣着或陈旧,或光鲜,闭上眼睛,老实地回答自己,谁还能描绘得出当时脚下的那双鞋?至少我不能。对于伴随我们走过风风雨雨将岁月踩在脚下的那一双双鞋,原来我们如此潦草!至少我是。这就是当下大部分消费者,对于鞋的大部分态度。

看过皮革行业协会和国家统计局关于鞋的几组数据,印象颇深,罗列如下:2010、 2011、2012年中国的皮鞋产量将分别达到39、42.8、47.3亿双;2008年我国人均鞋类消费23美元,为美国的1/8、日本的1/6、欧洲发达国家的1/6;2008年人均鞋类的消费(销售)数量,我国为1.9双,美国为7.3双,日本为4.9双,欧洲为4.8双。这些数据的准确度不得而知,但作为鞋行业的所谓业内人士,对鞋子的感触却不足与外人道:一方面,欧美各国近年来对中国鞋类进行反倾销调查,由此引致制造商们艰苦创业,对此我感同身受;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第一制鞋大国的消费者,因为深谙行业个中之道,对于百货商厦鞋区充斥的各类品牌专卖鞋柜却充满了抵触,假产地、擦边球、无原创设计、虚高的价格和天天打折促销的市场手法,常常让我怀念起只穿妈妈纳的千层底布鞋的日子,而那些日子并不遥远,对于我,对于大部分中国人,仅仅30年而已。

如果要给“家足迹”一个战略思考,也许以上这些并不足够,但“家足迹”从诞生到落地,乃至于未来的发展,却不能没有思想。

“家足迹”将依托华润万家遍布全国的大卖场渠道资源平台,满足20-40岁华润万家主力客层从没成家到有个家、从没孩子到孩子慢慢长大的人生历程中,家庭成员对鞋子的一站式消费需求。

“家足迹”将依托自有品牌的供应链优化举措,通过“低成本、高性价比、快速通路、规模效应”的商业逻辑,让消费者慢慢感知、认识乃至喜欢“家足迹”店内各品牌鞋品“中国制造”背后所承载的价廉物美。

“家足迹”是一个平凡而朴实的商业思考,一如其中的女鞋品牌“凡迷俪”所隐含的邻家女的平凡一样(每次打字时,总会跳出“饭米粒”来)。但“家足迹”会是美丽的,不仅因为她的货品价廉物美,还因为对背后平凡的商业逻辑的朴实追求。

“家足迹”刚刚诞生,尚在蹒跚学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品牌还有太漫长、太艰辛的道路要走,但只要我们万家的团队对她足够信任、足够坚持、足够耐心,只要我们的团队足够努力,下一个里程碑一定不会太遥远。

如果将来有一天,有一个普通的消费者,讲述他或她关于“家足迹”的故事,一如我曾经讲过的我和MARKS&SPENCER的故事一样,哪怕他或者她依然一如既往地扔掉了穿过的鞋子,一如既往地描绘不出曾经的那双鞋的样子,但如果他记住了“华润万家”,记住了“家足迹”,“家足迹”将不再是万家自有品牌,她将属于她的顾客,属于她的顾客和顾客的家人成长路上关于鞋关于足迹的记忆的一部分。

我们刚刚迈开了一条腿,走在通往那一天的路上。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