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编制过程当中,计划将于2011年春天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适逢30年改革后再转型的迫切要求,《十二五规划》不仅会设定2011-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目标,而且将推动未来20-30年中国经济深层次转型。《十二五规划》日益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预计《十二五规划》将重点关注五大事项。集团及各利润中心宜顺应时势,相应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以便契合国家政策方向,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

推动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转为内需带动

过去30年,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红利,仰仗强大外需支撑,出口日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与主要源泉。金融海啸冲击下,国际需求急剧萎缩,2009年我国出口下降16.0%,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4.8%。在国家巨额投资的强力拉动下,最终才得以实现“保八”目标。从目前情况看,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比较缓慢,而且即使完全复苏,吸取教训的美欧民众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借贷消费,因此不能指望未来外部需求有大的提升。

在此情势下,今后中国出口持续增长的空间有限,须通过扩大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过低,2008年仅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预计《十二五规划》将通过多种举措刺激消费、促进内需,主要包括:1)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藉此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使民众把原来“不敢花”的钱花出去。2)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3)加快服务业发展,刺激消费增长。

集团零售、食品、饮料、地产、医药、金融、纺织等行业将从中受益匪浅,宜认真分析相关趋势,以期在消费扩大和升级的浪潮中捕捉发展机会。

着力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其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尽管全球出现了经济衰退,但低碳行业2008年的收入仍大幅增长了75%。2009年以来,以低碳经济为指引,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实行了不同的“绿色复苏”推进措施。美国计划未来10年间向可再生能源研究和应用领域投入1500亿美元;欧盟将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的培育、支持与建设。

“十二五”期间中国势必着力发展低碳经济,以便占据世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也为此付出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代价。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2009年我国GDP占世界总量8.3%,能源消费却占到全球总量的1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则占全球总量逾20%。旧有增长模式亟待转变。沿低碳经济方向,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及推广运用节能环保技术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

集团应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将低碳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维度纳入战略规划,尽快培育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引导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升级为创新驱动

随着土地、能源、资源及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的不断上升,我国长期以来依靠要素驱动的低成本竞争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及时转向创新驱动型,促进产业尽快升级。前段时间富士康、本田车厂罢工加薪事件,已是明显的警示信号。

近邻日本和韩国的经历表明,在低成本竞争优势丧失后,应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知识产权,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其经验值得效仿。据统计,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核心技术的企业大约只占万分之三。为弥补自身“短板”,《十二五规划》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将是前所未有的。

国务院已经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出台了90多项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多方面激励自主创新。2006年,中央还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预计《十二五规划》将延续这一思路并细化有关措施。

集团宜把握时机,通过多种手段加快推动创新,包括:善用国家相关扶植政策,改进自身激励创新机制;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尤其是促进与高校的合作和联盟;尝试运作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带动集团在自主创新方面走进新天地。

加速推进城镇化

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6.6%,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5%),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5%)。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城镇化率也在60%以上。加速推进城镇化已成为新的国策,“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计划2020年达到55%,2030年达到65%。

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强劲。按照目前城镇化速度,每年将有150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城镇人均消费是农村的3倍以上。未来20甚至30年,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潜力所在就是城镇化。

城镇化进程还将引发区域经济格局调整。2008年,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平均达到56%,而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只有43%、38%。通过推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城镇化,将带动其经济发展,缩小其与东部的差距。

集团在投资的地域布局和行业组合上应关注城镇化加速蕴藏的商机。第一,结合整体发展战略,集团可适度提高中西部投资比重。第二,城镇化进程将支撑我国地产及关联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将拉动零售与公用事业(燃气、水务等)的快速增长。因应这一趋势,集团可考虑适当调整优化自身的行业组合。

有序拓展海外投资

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大国崛起必然伴生海外投资的急剧拓展。17世纪的荷兰,18、19世纪的英国与法国,20世纪的美国与日本,都体现了这一规律。中国和平崛起势头甚猛,2009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2010年很可能超过日本坐上次席位置。经济发展后继需求使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大力拓展海外投资,以便突破国内资源和能源约束、消除技术瓶颈、消化过剩产能并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持续升值更增强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能力。

我国“十一五规划”已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对外投资增长迅猛。“十二五”期间我国海外投资势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今年6月李克强副总理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提出:“我们在保持对外贸易大国地位的同时,还应逐步扮演好对外投资大国的新角色。”

环顾世界500强,其壮大无不受益于海外投资。集团海外投资尚未列入战略规划,在继续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可把握形势变化,与时俱进,考虑稳健、逐步地拓展国际化经营。对外投资方向上,可在“稳字当头”的原则指导下,由近及远,渐次展开。根据地缘经济和集团行业发展态势,建议优先关注临近的东盟国家和台湾地区。 

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历史性变局,如何知时识势,进而因时用势,借助时代潮流不断进取发展,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集团及各利润中心宜仔细研析国家“十二五”规划政策趋势,未雨绸缪,及时检讨调整自身战略规划,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力拔头筹。
回眸中国 五年计划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