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多年前那部充满人生思考的影片“阿甘正传”,至今仍不时让人回味,那位智商只有75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最后却一步一个脚印踩出属于自己生活奇迹的阿甘,是他的坚持不懈造就了所谓的“傻人有傻福”。在我们身边,企业管理的现实中,经常看到经验主义倾向大行其道,经营者往往不太愿意接受流程化的管理工具,认为过于理论化,或者对一些看似简单的过程不愿坚持,认为过于低效化。这种表现得太聪明或寻思着走捷径的现象,也许跟整个社会风气和企业文化有关,有时并不一定总是负面,但无论如何,总可称之为缺乏“守拙”的精神。

近日有机会随行赴美国GE领导力发展中心交流学习,亲身聆听来自世界一流企业的经验介绍。由于短时间内不可能深入地了解这家有百年积淀的卓越企业的管理精髓,因而能学到的知识早在预料之中,大体上不会超出书本可了解的范围,然而真正亲历现场的时候还是出乎预料地受到了不小的触动。诚然,他们的管理理念在全球企业界广为推崇,甚至被奉为管理圣经,进入知名商学院的案例库,也确实很有借鉴意义,但感受最深的并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管理理念,更不是他们声明显赫的克劳顿村(从硬件上或许有点名不副实),而是他们那种“守拙”式的做事方法。就拿GE两个最有名的领导力管理工具Work-out(群策群力)和CAP(变革加速流程)来说,道理其实都很简单,甚至一眼就能看透,然而正是这种似乎“化简单为复杂”的程序性安排,保证了参与的广泛、步骤的严谨、讨论的充分和沟通的有效,反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方案的接受度,再一次让人意识到过程管理的威力,感受到“守拙”的价值!

强调过程实质上可以看作是精细化管理的真谛!业务战略如此,战略制定就是团队思考的过程,缺乏这种与团队相结合、与执行相结合的简单逻辑,再好的战略也不能落地;商业计划也不例外,重要的不在于数字化的财务预算,而在于团队参与和经营分析的过程,否则就变成加减乘除的数字游戏。所有的结果都可以转化为持续的过程,一切管理皆莫能外,这大概可以称之为管理上的“守拙”。

在GE学习中体会到,一个好的企业应对变革的方法可以归结到四个方面:清晰的战略,参与的领导,受激励的员工,有效的管理工具。但在我们看来,可能漏了更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强有力的文化。在克劳顿村,从讲师到接待,从课堂到酒吧,处处都能感受到其强大的文化穿透力。据了解,名校高材生在GE并不普遍,工资分位也不算高,但就是凭借其独特的文化渗透和文化驱动,最终形成了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因为高层所要推动的都被落实到流程中,固化到组织中去了,当然Work-out和CAP工具在这里也起了很大的催化作用。

上面所提的最后一条即有效的管理工具,可能是华润集团总部一直以来做得不够的,如果借用GE学习资料中简单的实施回报矩阵来分析,却刚好落在高回报易实施的左上角那个象限,或者说付出成本最低、改善效果最大。我们过去并不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不仅有机会接触最优秀的跨国公司,与咨询顾问打交道也是常态,同时市面上更是充斥着大量的管理前沿书籍,因而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认为我们的管理理念并不落后。但就是由于缺乏系统化的总结和提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应用推广,至今工具化的管理方法并不多,以至于好的管理理念经常不能细化到流程,不能落实到行动。如此,一方面缺乏渗透和固化,另一方面也缺乏传承和积累,缺乏一种“守拙”的韧性,进而影响集团整体管理层次的提升。

守拙:简单的东西,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就是不简单。借鉴GE的做法,集团总部是时候重新梳理我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框架了,以期专业化、系统化、制度化、工具化,进而将相关最佳实践在全集团范围内推广应用,直至被各级经理人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我想我们的文化穿透力也就随之加强了。

古人云: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与其当事后诸葛亮机巧行事,不如踏踏实实地步履在先。过程做好了,结果往往是可以预期的。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