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录      
这次赴GE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此行促使我最终下定决心,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用工具武装队伍,用文化再造公司” 的既定方针。

近年来受益于集团的推动,也出于个人的兴趣,我学习研究了很多介绍GE的材料,自认为已略有心得,就看要如何结合实际借鉴运用。但我也有一个小小的忧虑——尽管GE也有GE金融,但其整体文化仍然带有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痕迹,与华润信托所需建设的高端专业金融服务文化还不尽相容。或许也正是这点隐忧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借此与GE管理层接触、与集团内诸多经理人切磋学习的机会,希望能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企业总是要顺势发展的。居安思危、渴求变革、洞察未来,GE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反观华润信托,公司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由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公司成功转型为信托公司。 从一个投资公司的角度看,无论是看公司在信托业中占据的行业地位,还是投资收益率在各行各业中的表现,华润信托都堪称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从一个信托公司的角度看,华润信托只能算一个充满希望和富有生机的公司。由于历史原因,公司自己开展信托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才刚刚起步建设,与那些优秀的信托公司相比,我们还没有建立什么明显的优势。

而纵观整个金融服务业,“跑马圈地”已经完成,银行、保险、基金、券商都已纷纷崛起,他们既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也有国家的政策保护,整个信托业似乎只能处在这些金融子行业的夹缝中和最底端求生存,只要是真正有甜头的业务,马上就会被其他金融子行业抢占。在这其中,华润信托没有例外,信托行业也不例外。以公司身家性命为赌注的业务倒是有很大的空间,但我们不应该参与其中,冒这个风险。悲观地看,信托行业似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出路,但如果乐观积极地看,信托行业是唯一可以从事真正意义的综合金融服务的子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财富的增长,解决方案式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必将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看,信托行业拥有潜在的优势和机会。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早在去年,公司就在集团的指导下,确定了高端金融业务的发展思路,形成了战略规划。一年多下来,尽管各项经营指标还算令人满意,赢得了利益相关者的普遍赞誉,但对于战略落地我反而有些忧心忡忡。一方面,整个信托行业经营环境突然变得异常恶劣,银信合作业务被坚决叫停,地产金融业务风险急速积聚,证券信托帐户被禁止开户,我们的手脚都被捆住,难以施展;另一方面,如同信托行业的普遍问题,华润信托的核心能力建设步子虽然不小,但还不能说有了实质性突破,更显紧迫性。公司并没有彻底摆脱“干得很累,挣得不多”的局面。

我们清楚,要走向金融服务业的尖端,知识、人才最重要。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服务公司,实质是“人合”而非“资合”。尤其在公司转型阶段,高端的理财、研究和营销人才尤为重要。人才可以带来知识,可以创造和分享知识,知识也要靠人才来应用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所以,下大气力引进人才,就是战略落地的核心举措。

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金融服务业人才时,我发现对于中高端人才,我们的条件缺乏优势,引进的难度极大,大量引进优秀人才的想法根本无法实现。鉴于此,我们的核心举措就要从引进人才转变成培养人才。

GE曾经面临相同的问题,GE尽管十分优秀,但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和各大咨询公司比,与创新型的高科技公司比,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方面的优势并不大。很多时候,甚至对于刚刚毕业的优秀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只能从一些普通院校招聘学生,但真正顶尖的好苗子,名牌学校的所谓高材生基本招不来,也留不住。这样去谈“数一数二”,就难免有些牵强了。但GE的策略是招聘少数真正市场上的领军人物,创造良好的环境,再通过这些人开发和推动一系列的管理工具,培养和带动看似普通的队伍,最终创造了奇迹。这些工具表面上看是一系列方法和规则,似乎解决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巧不如家什妙”的问题,实际上却是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好的工具既有行动意义,也有指导意义;既能改善行为,又能武装思维。工具用得好,就是特定使命和战略的载体,就是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文化的载体,并使看似抽象的战略、文化等因素变得更真实、更亲近、更可用。

这次在GE学习,对我触动最大的,是GE的Session C、精益六西格玛、CAP、Work-out等诸多管理工具;而给我启发最大的,是GE的队伍建设,它使我终于想通了华润信托战略落地的出路,那就是引进少数高端人才和领军人物,用工具武装员工队伍,花几年功夫,真抓实干,培养出一支优秀的队伍,闯出中国信托业发展的血路。

好在华润信托的品牌好,资本实力也不弱。我们现在的队伍虽然年轻,但经过几番精挑细选,基本素质都不错,从一定程度上讲,较之GE,我们这方面的条件还要好些,只要有领军人物带动,有工具武装,肯定能有所作为。高端人才问题是我们高管团队的首要责任,涉及的人少,且有集团支持,并不是最大的难题。工具的问题,点多面广,刻不容缓,我们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分析对比GE和其他企业的管理工具,结合华润信托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应用其中的两个工具,即群策群力和六西格玛。

“群策群力”这个工具,对于华润信托而言,现在条件都已经具备了,我们也已经作了安排,并且很愿意推荐集团有条件的部门和成员都开展这项活动,这个活动一旦开展,就应该没有止境。毕竟我们不论要克服什么困难,取得什么样的结果,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的限制因素都是人,其他一切问题都要靠人来解决。假如各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被充分调动发挥了,就能使我们各项工作的成果实现最大化。

要让“群策群力”成为我们工作的法宝,竞争的利器。至少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营造主动参与、坦诚沟通、求新求变的环境,在公司搭建人人平等、无障碍沟通、凝聚组织智慧的平台;二是引进高度有效、快速解决企业中跨部门问题的方法,聚焦关键问题,显著提升绩效;三是给员工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实践培养、发现人才。最终在华润信托培育一种新的具有竞争力的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实现组织追求卓越管理的目标。

对于“六西格玛”这个工具,我们会同时关注六西格玛设计、精益六西格玛,它们与专业的、高端的金融服务业有更广泛、深入的契合点。希望六西格玛的应用能够成为我们个人和机构解决方案、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成为“让资产更智慧”这一品牌内涵的实质保障。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好了人才储备和知识准备,一俟时机成熟,即可考虑推动实施。

巴克明斯特·富乐有句名言:“你无法改变人们的思想,你所做的只能是给他们以工具,然后用这些工具改变他们的思想。”我更愿意用“武装”来代替“改变”。确切地说,我不希望工作仅停留在工具层面,而是应该逐步从工具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即便在工具层面,我也希望尽力避免步入那种“手里拿着锤子,看到哪里都是钉子”的误区。工具是形,文化是魂。无形往往胜有形。就GE而言,是工具推动着多元化组织的发展,建立了复杂而有序、错综而具轨迹的管理机制;是文化驱动了经营活动的开展和市场的开拓,推动着GE从产品创新到管理创新,再到组织创新,实现了“无边界沟通”的终极目标。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不会有真正的价值和生命的。

我追寻看似有形、实则无形的境界;追寻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的境界,追寻把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有机融合的完美境界。对于华润信托来说,就是追寻通过差异化手段赢得客户,运用创新能力创造利润的境界,以及更快、更多地赢得客户、创造利润的境界。公司达到了“看山仍是山”那样的境界,才是我心中理想的、不辱使命的华润信托,才是我向往的、实至名归的金融业的GE。

回到目录     下一页
 
© CRC Mag@zine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京ICP备05045648号